近段时间以来,阳江市江城区委政法委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现有综治中心体系,深化网格化管理经验,用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增量”,建立健全打造以区综治中心为枢纽、以镇街综治办为关键节点、以网格为基本单元、以综治维稳力量为主导、以综治信息系统为支撑的“一体化+网格化+信息化”综治中心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融合+联动”打造一体化综治中心
一是按照《阳江市江城区关于加强基层网格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区委政法委依托区综治中心,在10个镇(街道)和117个村(社区)升级完善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强化综治中心作为同级党委、政府抓综治工作的指挥协调机构的职能作用,在推动原有工作机制实体化、规范化、信息化运作基础上,设立综治中心网格监控调度指挥室,以适应网格化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二是融合“6”股力量,将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基层政法力量和“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等信息化支撑平台等各部门力量按工作需要融合,打破了本来部门之间的限制。
三是联动“N”种平安建设力量,各村(居)都有至少一名驻村(居)律师,积极协助街道村(居)矛盾纠纷调解,指导各自然村完善村规民约,有专门的志愿者团队和禁毒协会等,促进村民自治,丰富矛盾纠纷化解方式,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水平。
据统计,2023年以来,江城区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682次,预防矛盾纠纷537宗,各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民间纠纷1364件,调处成功1350件,调解成功率为98.9%。
“脚板+群防”综合网格管理责任化
该区结合实际,根据村(居)人口、地域等情况,科学划分网格,将全区10个镇街117个村居划分为740个网格,配备750名网格员。
在“综合网格+基层治理”行动中,江城区鼓励各地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群众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机制,推广社区“大众议事团”等适合本地实际的治理方法,通过粤平台实现多部门资源共享,试点推进城乡管理网、治安巡控网、社区服务网等板块“多网合一”,消除基层“多网并行”难以形成合力的弊端,促进基层治理力量整合的最大化。将区、街道(村)各级管理和综合治理工作的各行业、部门基层管理人员“统一入格”。通过上门登记、入户调查,采集信息,重点摸排网格内的特殊群体、重点场所、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协助做好综合治理、矛盾化解、民政服务、信访维稳等工作。
白沙街道固废处理环境园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对涉及石河、大岗下设征地、维稳、宣传、后勤、现场处置、综合协调、矛盾化解等小组,对石河、大岗各村土地、人口、企业、重点人员情况进行实地全面摸排工作,建立规范的专项档案,对征地范围界定、征地面积核定,青苗清点,补偿款计算等工作安排专人专办,将矛盾纠纷处置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同时,形成“网格长+网格员+网格志愿者”模式,责任与志愿相结合,增强网格力量。由一名(村)社区书记担任网格长,区、街、村干部、村民小组长村居等担任网格员,压实网格长、网格员责任,将网格管理纳入干部考核内容,通过日常考核、定期考核、年终考核进行监管。
通过发展网格内的党员、各单位干部、离退休人员、村(居)民委会成员、物业管理员、社区保安等加入网格志愿者队伍,充实网格力量。由志愿者自愿选取负责网格片区为主,智慧社会治理办公室合理调整为辅,形成“人人志愿、人人参与、人人共治”格局,激发社会自治活力。
“视频+科技”助力信息化智慧建设
深化“粤平安”平台建设,充分运用视联网、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搭建社区网格治理智慧平台。“雪亮工程”公共视频平台汇聚3337路公共视频,网格长可以利用监控专区,密切留意、随时监控主要路口、重要地段、重点区域的治安情况;网格员、网格志愿者可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签到、事件上报、处理事件、兑换积分等相关操作。智慧社会治理办公室可以利用手机客户端查看汇总的数据信息,实现统一调度监管、对网格工作者进行考评等。
村(居)民可以通过平台爆料,后台经审核派送任务到相应网格长、网格员终端,经网格处置相应事件,并将结果反馈给村(居)民。网格员、执法人员通过手机上报突发事件,综治联勤指挥室在线协同处理现场,或及时转相关部门应急处置,与其他部门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治共管,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提升了管理服务的能力。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