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教育厅等十四部门联合发布《广东省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整治工作,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成果。
《方案》分为动员部署、全面实施、巡查整改、巩固提升4个阶段,从2023年4月15日持续至2024年6月30日。2024年7月1日起,各地、各单位常态化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巡查和监管工作。
健全预防体系:
防止隐匿在居民楼等开展违规培训
构建街道(乡镇)、社区(村)动态排查机制,建立包保责任制,防止隐匿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开展违规培训。
强化房屋产权人、受委托管理单位的管理责任,明确不得将房屋租借给无资质机构或个人开展校外培训。
加强对托管服务、中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各类教育科技公司等相关机构超范围开展培训及违规组织中小学学科类竞赛活动的监管,加大招生入学等重要节点的提醒提示和检查巡查力度。
强化对家政服务行业的监管,禁止家政服务企业将校外培训纳入家庭服务,严禁任何形式的“住家家教”推介行为。
完善发现机制:
定期开展拉网式巡查
各地要完善多部门联合开展的明查暗访工作机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通过“日查+夜查”“联检+抽检”等形式,定期开展拉网式巡查。
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文件要求,抓住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等重要时间节点,部署排查和专项治理。
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科技、文旅、体育等部门,聚焦机构和个人以“一对一”“住家教师”“高端家政”“众筹私教”以及各类冬夏令营等名义违规开展培训、面向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以非学科类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未取得办学许可证开展学科培训等重点问题开展排查整治。
强化通报曝光:
将违规机构列入黑名单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违规培训至少每季度公开曝光一次,不断加强警示震慑。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将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黑名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广东),依法依规实施信用惩戒。
(广东新闻联播)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