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4日,广东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2020年年会在广州召开。本次大会由广东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主办,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承办,广东汉普法务服务有限公司、广州润妙笔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协办,共有来自广东各高校以及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共138名诉讼法学学者和司法实务专家出席了本次年会。
开幕式
开幕式由广东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邵俊武院长主持,邵院长首先代表研究会向出席年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也预祝本次年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邵俊武院长主持开幕式
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杜承铭教授致开幕辞。杜校长代表广东工业大学对年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强调深化与政法机关、行业企业和实务机构的交流合作是法学学科发展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希望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继续关心支持诉讼法学科的发展。
杜承铭副校长致辞
广东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滨同志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姜副会长强调司法公正是法治体系的根基,而诉讼法又是保证司法公正的根基。他对研究会建设提出四点希望,希望研究会能够为深化司法改革、改进审判工作、促进司法公正、加强司法监督等不断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姜滨副会长致辞
广东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法学院杨建广教授代表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向大会做了工作报告。杨会长指出,研究会始终坚持完成上级法学会交代的任务,搭建起学术和实务的交流平台,取得了突出的学术研究成果。未来研究会将继续紧跟中央部署,保持政治站位,推进诉讼法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杨建广会长致辞
颁奖仪式
一等奖论文作者领奖
开幕式结束后,大会进行了第五届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会增补人员的推选与优秀论文颁奖仪式,本次年会共收到74篇、共计60余万字投稿。经组织专家评审,评选出部分优秀论文以鼓励和支持学术研究。
专题发言
专题发言环节,由暨南大学法学院梁玉霞教授主持。
梁玉霞教授主持
广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王彩虹专委围绕在刑事检察中贯彻和保障民法典实施的重点问题研究进行发言,提出司法机关应将民法典的精神内涵与价值理念融入刑事办案全过程,全面贯彻保障民法典的实施。
王彩虹专委发言
广州市铁路运输法院陈迪法官从审判实务出发解读司法政策性文件问题,通过司法政策性文件的分类、公开、检索、识别与承认等问题的研究,找出司法政策性文件在实务审判中的实际运用问题。
陈迪法官发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杨帆教授从犯罪记录封存的角度探讨了被遗忘权的刑事司法保护研究和救济方式,从被遗忘权的源头、科学技术对被遗忘权的影响、司法对被遗忘权的救济、被遗忘权与公共安全的冲突等方面讨论了该论题。
杨帆教授发言
中山大学法学院卢诗谣博士在《民法典》出台的背景下,以广州市的实践为蓝本就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进行了研究,指出广州应充分运用其在湾区内的既有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寻求创新突破。
卢诗谣博士发言
广东汉普法务服务有限公司宋润发同志对司法改革背景下的司法辅助事务社会化实践若干问题进行了探索,结合工作实践,指出了司法辅助工作的现有问题,认为司法辅助工作应当项目化、流程化、信息化数据化、指标化。
宋润发同志发言
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陈斯院长进行了点评,指出纠纷多元化解决是现实需求和政治要求,研究应当立足于我国大背景,深入探讨当前纠纷多元化解决的痛点。对于司法辅助工作,陈院长指出需要有严格的定义和界定,谨慎推进且进行多维权衡。
陈斯院长点评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蒋晋副主任点评认为,在民法典出台的时代背景下,刑法典的问题确实应当纳入研究和思考范围,刑民之间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民法典的出台对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对被遗忘权的研究方面,蒋晋副主任指出应注意比较法研究,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思考其与我国目前规则体系之间产生良性互动的可能性。
蒋晋副主任点评
中山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谢进杰教授点评认为,司法政策文件领域是尚未引起重视但又确实十分重要的一个实务要点,应进一步思考司法政策性文件双重性、司法政策性文件的功能定位等问题,并对比分析了司法政策性文件与成文法及司法解释的关系和区别。
谢进杰副院长点评
圆桌讨论(一)
圆桌讨论环节第一单元由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罗筱琦教授主持,罗教授对该单元的讨论主题进行阐释,组织围绕“民事实体法与诉讼法的对接与融合”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罗筱琦教授主持圆桌讨论
暨南大学法学院闫庆霞副教授从民法上的请求权角度分析权利与程序对接问题,提出设置诉讼程序既要考虑对民事请求权的保护,又要确保一定的诉讼效益。
北京市天同深圳律师事务所何雅婷律师在司法解释背景下提出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相互衔接问题,认为程序法学者与实务人士应当更多地对实体法与程序法交织与体系衔接现象予以关注。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欧丹老师认为应更多考虑从实体法角度解决诉讼法问题,希望在今后的诉讼法研究中学者们能多注重实体法反作用于程序法的相关研究。
来自法院系统的两位法官代表也针对该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思考,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刘欢法官就环境保护和污染环境的责任承担两个角度提出了程序性保护的若干创造性建议;广州互联网法院陈斯杰法官从互联网法院规则体系背景下对解决电子数据证据效力问题、法院审判方式的改革、智慧法院的建设问题提出建议。
与谈人江门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曹利主任在听取几位主讲人的精彩发言后,就实体法和民事诉讼的衔接指出,《民法典》制定的过程中,已经兼顾了《民事诉讼法》的诸多内容;而《民法典》颁布实施后,《民事诉讼法》应根据《民法典》的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二者这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我国民事立法的进步和完善。
与谈人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院长邵俊武教授强调了民诉法在民法典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民诉法是实体法法律价值命题实现的程序。通俗地讲,民法规范的内容最终需要民诉法来实现。民法赋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权利。这些权利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通过民诉法的规定来恢复或求偿。可以预见的是,《民法典》颁布实施后,民诉法的相关制度必定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圆桌讨论(二)
圆桌讨论第二单元由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曾友祥教授主持,曾教授确定了讨论要从理论研究和实务分析两个方面进行,并从刑事诉讼法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刑法与民法之间的联系。
曾友祥教授主持圆桌讨论
广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明教授认为刑事诉讼法应从《民法典》中私权角度出发进一步对公权力做出限制,在刑事诉讼中更应该把握人身权的范围以及保护。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李涛检察官从法院、检察院、律师不同主体出发,从情理法方面对涉案财物的处理提出了解决建议。
顺德区人民检察院梁士强检察官提出刑事实体法的逻辑性强,但是缺乏对可证明性的考量,提倡积极诉诸于能动司法、运用常识主义,通过指导案例指导具体实践。
中山大学法学院黄蔚菁博士从民法典实施背景下如何保障司法公正角度出发,认为应当通过不断强化法律文书裁判说理来提高司法公信力。
与谈人深圳大学法学院左德起教授围绕刑事法律与《民法典》的关系发表了意见,认为刑法是民法权利被侵害到一定程度后所启动的保护机制,首先要避免刑法和民法的割裂的观念;其次,民法典在条文书目上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继续完善的空间;最后,从公平正义的角度出发,左教授指明三大诉讼制度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与谈人原佛山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谭永多首先表示涉案财物问题确实是法院和检察院工作中既涉及执法又涉及财物的一个痛点,谭副会长之后通过举例的方式具体分析了这一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大会总结
会议最后环节是中山大学法学院郭天武教授进行大会总结。郭教授高度肯定了本次会议所取得的成果,对年会承办方、协办方以及各研究会同仁的大力支持致以诚挚感谢,认为整个研讨和交流过程针对不同的核心论题,形成了多个单元的大容量交流平台,使得参与人员的范围更大、讨论和交流的领域更广、研究和思辩的深度更足。最后倡议广大诉讼法学者和实务专家应继续踊跃投身研究工作当中,不断创造诉讼法学学术研究的良好氛围。
郭天武教授总结发言
本次学术年会研讨方式多样、内容充实气氛热烈且富有成效在代表们热烈掌声中顺利闭幕
大会合影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