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枫桥经验”诞生60周年。为总结交流市域社会治理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惠州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发展。6月16日,由惠州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主办,龙门县委政法委、县人民法院、县法学会承办的“新枫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研讨会在龙门县召开,省法学会副会长邓远强,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陈裕瑾等出席会议,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杰主持会议。来自省、市、县的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律师代表、媒体记者等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会上,邓远强指出,近年来,惠州市法学会团结和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以创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合格城市为契机,在研讨交流中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在积极投身社会治理中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在广泛宣传法治文化中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形成了一批特色亮点和品牌,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贡献惠州力量。
朱最新作主旨发言
会上,龙门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游小勇分享了创新“党委统领、法院主导、平台集成、多元解纷”新时代“枫桥经验”龙门模式过程中的所思所感。省法学会地方立法研究会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地方立法研究基地主任朱最新教授作题为“五治融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的发言。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法律系副教授魏旭围绕“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农村土地纠纷解决机制问题研究”主题展开发言,大家畅所欲言,会议取得良好成效。
专家发言摘要
“五治融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朱最新
五治融合(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融合)是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创新的一种新途径、新模式。其中,政治的关键在基层党建,要创新方式方法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促进人民美好生活;德治的关键在德润人心,要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和家庭美德培育,强化社会公德意识与职业道德教育;自治的关键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要实行“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基层自治、企事业单位自治和社会组织自治的制度机制;法治的关键在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要更新法治理念,提升运用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市域治理难题的能力和水平;智治的关键在要以人为本,坚持互联网思维,借助智能化手段开展社会治理,以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高效性。五治融合的关键在机制,要不断建立健全网格化治理机制,实现管理、服务、监督一体化,从而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惠州市法学会供稿)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