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由广州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主办,广州市法学会新型犯罪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法治社会与法治经济研究中心协办的第四期广州地区高校法学院院长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开讲,论坛主题为"广州新型犯罪的态势、成因与治理".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谢晓丹出席论坛并致辞,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导蒋悟真出席论坛并致辞,市委政法委专职副书记、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陈思民,市委政法委专职委员、市法学会副会长刘武鹏,市法学会副秘书长卢晓珊等出席,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广州市法学会新型犯罪研究中心主任黄立主持论坛,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广州市法学会新型犯罪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仲兴为论坛作小结。
谢晓丹指出,去年以来,扫黑除恶专项工作带动全市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好转,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得到中央督导组的肯定。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以电信、互联网等为媒介的非接触性新型犯罪层出不穷,在给社会造成危害的同时,也给我们工作提出了新挑战。这次论坛把主题定为"广州新型犯罪的态势、成因与治理",就很好地回应了扫黑除恶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新态势、新难题,非常及时、也很有意义。他希望与会嘉宾畅所欲言,深入研讨广州新型犯罪的态势、成因及治理,为推动扫黑除恶专项工作向纵深发展建言献策。
谢晓丹强调,要着力提升侦办新型涉黑涉恶犯罪案件质效,提高打击效能。要充分发挥市法学会新型犯罪研究中心智库作用,强化专业化研究和打击力度。要建立健全涉黑恶新型犯罪定期会商机制和联合办案机制,强化相关部门相互配合。要对易滋生黑恶势力的敏感地区、重点行业企业实施常态化严监管,强化源头治理和长效机制建设。要注重宣传引导,提高群众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谢晓丹致辞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谭世贵、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严剑飞分别就"我国新型犯罪的态势、成因与防治对策"和"套路贷犯罪案件的审理重点、难点及其对策研判"为题作了主旨发言。谭世贵提到,目前已经进入新型犯罪是高发频发的阶段,新的犯罪手段不断出现,传统犯罪通过互联网技术呈现新的形态,新型犯罪防治对策一是及时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修订和完善包括刑事诉讼法在内的法律法规体系,至关重要;二是构建一体化的防控机制,在党政法委的领导下发挥全社会作用,实现包括信息共享、警民的合作多方联动,三是提高防控技术的研发水平,通过技术的创新和突破,来掌握与新型犯罪做斗争的主动权。严剑飞对审判领域反映的新型犯罪的类型、模式、特点做了分析,指出当前新型犯罪以组织话、程式化为特点,众多类型中又以套路贷为突出,并对套路贷的具体法律适用问题做了深入探讨。
徐松林、贾学胜、鄢静、叶倩云、姚理、林志明等6位广州地区高校专家学者、一线政法干警、律师和企业科技人员代表针对套路贷、虚假诉讼、虚假仲裁等犯罪的实践治理路径,以及大数据时代网络犯罪的现状与趋势,作了较深入探讨。
座谈环节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