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日,河源市法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市委党校召开。大会选举河源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叶春球为河源市法学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会议总结了河源市法学会成立以来的主要工作,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河源市法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市委党校召开
河源市法学会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委政法委的坚强领导和省法学会的关心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秉承有所作为、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理念,致力使法学会成为市委、市政府的法学法律参谋助手,成为市委、市政府联系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主动开展法学交流,积极参与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营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助力法治河源建设,各项建设稳步推进,不断取得新成效。
今后,河源市法学会将充分发挥职能优势、资源优势,主动担当作为,勇于创新进取,切实肩负起新时期法学会工作的重要使命,认真完成新时期法学会工作任务,努力在新的征程中树立新的形象、取得新的成果、作出新的贡献。
工作亮点篇
完善工作机制 加强队伍建设
自成立以来,河源市法学会大力推进机构改革,增加了人员编制,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国法学会章程》和中央政法委的相关要求,河源市法学会把成立县区法学会当作重要工作之一,按照省法学会“四有一调整”的要求,深入各县区逐一协调督导此项工作。至2015年10月,全市县区法学会全部成立。
根据省法学会部署,河源市法学会积极推进“一社一会一组织”筹建工作。2016年11月,建立中立法律服务社设两处接访点,分别在河职院、市法律援助处;2018年2月,成立弘扬法治公益基金会,为我市法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开展法学交流服务经济发展
2015年10月,河源市法学会与广东省金融法学研究会联合,邀请省内外100余名金融法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在市委党校举办以“融合与创新—新常态下的金融法治”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南方金融法治研讨会,与人民银行河源市中心支行联合发布《广东河源金融法治报告》。这是此次研讨会取得的重要成果,该报告是全国首个并且是当时唯一的地级市金融法治报告,对河源市金融法治建设现状进行了集中梳理和分析论证,详细论证了河源市作为“最具发展潜力金融生态市”的金融法治建设现状、特点与发展展望,具体分析了河源市各金融行业的金融法治建设情况,全面客观真实展现了河源金融法治环境建设情况。此外,研讨会还收录了高质量论文50余篇,编印发布了《第四届中国·南方金融法治研讨会论文集》。
2015年10月17日,第四届南方金融法治研讨会在河源市委党校举行
2019年初,河源市法学会深入全市企业开展企业法律问题调研,梳理出全市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200多个法律问题。当年8月1日,市法学会在河源高新区举办“以法兴企”兴河源文化沙龙活动,邀请省知名法律专家,与前来参加活动的160多家企业的代表进行现场交流,面对面解答长期以来大部分企业面临的法律难题。河源市法学会也因此获得2018—2019年度省“以法兴企”文化沙龙优秀承办单位。
此外,河源市法学会还于2019年11月在和平成功举办了一期“以法兴企”兴和平文化沙龙活动、两场“以法兴企”文化沙龙活动,深受企业家们的欢迎,并获得广泛好评。
2019年11月27日,河源市法学会在和平举办“以法兴企”兴和平文化沙龙活动
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法治研究
根据省法学会每年部署的课题,结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政法工作重点任务要求和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河源市法学会明确各年度研究的重点任务和重点方向,确定年度重点课题,并做好思想发动、协调相关事宜,激励广大会员开展法学研究,鼓励会员繁荣法学研究。同时,创办法学专业学术期刊《河源法学》,努力实现会员开展法学、法律研究常态化,不断提升我市会员开展法学、法律研究水平。
2019年12月,河源市法学会联合河源中立法律服务社、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河源市法治人才培养与人才库建设学术交流研讨会,围绕“河源市法治人才培养与人才库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河源市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法治人才的本土使用”“法学法律专家人才库与法治人才培养基地的建立、功能作用的发挥”等论题展开深入交流和广泛研讨,取得多项成果。研讨会上,市法学会还与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法治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2019年12月26日,河源市法学会联合河源中立法律服务社、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河源市法治人才培养与人才库建设学术交流研讨会
按照省法学会的统一部署,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河源市法学会组织开展了“改革开放40周年与法共进”专题调研。河源市法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河源中立法律服务社理事长毛丹的《与法共进——改革开放广东发展历程之河源》、河源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叶步高的《绿水青山 法治保障》调研论文入选由省法学会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与法共进》一书。
广泛开展法律宣传和法律服务
近年来,河源市法学会积极主动采取与相关单位联合举办或以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活动,确保每年不少于2场较大型的法律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法规意识。其中,每年“12·4国家宪法日”,市法学会与市普法办、团市委、市妇联、市志愿者协会等部门和组织在市区人员集中的场所开展宪法宣传活动。
2019年9月22日,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联合开展政法主题集中宣传月活动
5年多来,依托河源中立法律服务社,河源市法学会连续举办了青少年普法活动进校园模拟法庭活动、市戒毒所法律咨询活动以及“巾帼文明进社区”主题活动暨“助力创文、从我做起”誓师大会、法律宣传进村居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明辨是非、崇礼守法,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学会用法律解决矛盾纠纷的方法。
2020年7月6日,河源市法学会机关志愿者在源城区公园东小学开展“法伴我成长”法治宣传活动
同时,河源市法学会紧密结合全市政法工作重点,积极主动开展扫黑除恶、反邪教宣传下基层、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活动。自河源市法学会成立以来,河源中立法律服务社共接访群众700多人次,协助解决处理各类法律问题300多件。其中,《外嫁女集体上访,中立指引诉讼化解》一案被省法学会评为全省中立法律服务社典型案例。
此外,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河源市法学会积极组织广大会员全面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努力为疫情防控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工作部署篇
市法学会将发挥优势展现担当──推进依法治市 服务河源发展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我市建设“示范区”“排头兵”“两个河源”全面提效破局和努力构建新局之年。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叶春球在部署工作时指出,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学术团体和政法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法学会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我市法学研究和法律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坚持发挥优势,充分展现工作责任担当,在推进依法治市、服务河源发展中发挥独特的优势、作出更大贡献。
大力推进法治河源建设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法学研究,是法学会的根本任务。河源市法学会提出,将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坚持“立足河源、研究河源、服务河源”的宗旨,紧扣我市“融湾”“融深”、建设“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的战略定位,聚焦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切实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落实省“六个平台”(《法治社会》学术期刊、广东省立法社会参与和评估中心、广东中立法律服务社、南粤法治报告会、“以法兴企”文化沙龙、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部署,着力抓好省“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河源专场、“以法兴企”兴河源文化沙龙活动等工作,深入推进“2020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切实做好《民法典》学习宣传和组织实施。
──充分发挥作为法治人才库作用,加强法学研究、法治实践交流和服务,重点围绕我市深化改革进程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保障问题,围绕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执法、司法、普法等各环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围绕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法律问题,切实找准位置,选准参与角度。
──加强河源市弘扬法治基金会和河源中立法律服务社建设,加快推动中立法律服务社进驻市信访局,中立法律服务社免费为上访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促进创新群众信访、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维护社会稳定一体化机制体制的建立健全,协同推进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市域社会治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深入推进法学会改革,创新思维和方式,创新管理机制和体制,创新平台和载体,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建立“十大线口”法学分会,做到有的放矢、主动服务企业,为加快推进法治河源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切实加强法学队伍建设
河源市法学会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将积极组织开展渠道广、形式活、效果好的法学研究和调研实践活动,想方设法调动广大会员参与法学会研究和法学会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夯实法学会的组织基础,按照“坚持标准、积极发展、合理布局、改善结构”的原则和《中国法学会章程》规定的条件、程序,加大会员发展力度,把更多更优秀的法学法律人才聚集到法学会来。
同时,还将进一步扩大法学会的联系面和覆盖面,重点在党政机关、司法机关、执法机关、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单位以及法律服务行业中,做好会员发展工作,注重把理论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思想活跃的人员吸收到队伍中来,把全市法学、法律人才最大限度地吸引和团结在市法学会周围,不断壮大河源市法学会的队伍,不断增强河源市法学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