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表彰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训秋宣读了《关于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的表彰决定》,对《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等61项荣获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的作品予以表彰。由广东省法学会推荐黄瑶教授的论文《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和平搁置争端》获一等奖,石佑启、杨治坤教授的合作论文《中国政府治理的法治路径》获三等奖。
黄瑶教授获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石佑启、杨治坤教授获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是经中央认可、中国法学会设立的最高学术成果奖项,在我国法学法律界享有广泛的影响。该奖项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成功进行了五届评选。本届评选于2022年8月启动,参选作品是在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公开出版或发表的法学专著、论文、教材以及相关研究报告等。本届获奖的优秀作品共有61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30项。
接下来,省法学会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深化法学理论研究,积极服务法治实践,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获奖成果简介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和平搁置争端》,黄瑶著,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该论文是对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研究新思路的探索。作者从国际实践的最新发展和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角度,对国际争端解决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探寻对传统国际争端解决机制进行改良,提出并论证了“和平搁置争端”(或称“和平不解决争端”)这个较新颖的概念。该文的探索创新了国际争端处理的新模式和新思路,是对争端解决研究的一种突破,有助于国际法学界以更全面和开放的视角分析错综复杂的国际问题。该论文具有国际法理论创新的意义,在学界引起很多关注。获《新华文摘》2019年第13期转载和封面推荐,被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法学》2019年第6期,入选“2019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学类最受欢迎文章集萃”。此外,文章被翻译成英文刊发在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21年第4期。2021年5月,该文荣获广东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中国政府治理的法治路径》,石佑启、杨治坤著,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该文系统深入研究中国政府治理的法治问题,对厘清“政府治理”的中国意蕴,拓展行政学和行政法学的研究视域,丰富政府治理与法治政府的关系理论,完善行政法学理论体系,推动行政法制度创新,指导行政法治实践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指出,在政府治理与法治融合互动的进程中,也会面临如政府治理陷阱、法治的限度等潜在风险,值得高度注意,精心协调。该文章被《新华文摘》2018年第9期、人大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18年第6期、《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7期转载,被2018年法学类十大热词“文献摘编”摘录;文章的部分内容被《北京日报》理论版以《有效规避治理与法治的短板》(2018年10月29日)为题转刊发,后被《领导科学》2018年12月(下)转载;被求是网、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政协网等官方网站转载,在社会上引发较大反响。此外,文章被翻译成英文刊发在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9年第4期。
作者简介
黄瑶,法学博士,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逸仙学者计划优秀学者,中山大学海洋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海洋法团队首席科学家、《地方立法研究》主编,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海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国际法研究会会长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SSCI期刊等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论禁止使用武力原则: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四项法理分析》《联合国全面反恐公约研究:基于国际法的视角》《菲律宾南海仲裁案核心问题法理分析》等著作与教材10余部;作为首席专家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两项:“南海断续线的法理与历史依据研究”(14ZDB165),“全球海洋治理的国家实践及其发展态势研究”(20VHQ005)。学术论著曾获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司法部科研成果三等奖等;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广东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广州地区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等荣誉称号。
石佑启,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行政法治分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委法律顾问、广东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等。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出版《论公共行政与行政法学范式转换》《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研究》《论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法治》《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府际合作的法律问题研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著作与教材30余部。作为首席专家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两项:“民间规范与地方立法研究”“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研究”;作为首席专家先后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一项:“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府际合作的法律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研究成果曾获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著作类)二等奖、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被评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被评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广东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广东省立法工作领军人才等。
杨治坤,法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教授,广东法治研究院副院长、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行为法学会行政法治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立法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党内法规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会秘书长等。在《中国社会科学》《东方法学》等刊物发表文章40余篇,《区域大气污染府际合作治理法律问题研究》等独(合)著5部,主持国家社科、省部级项目10余项。研究成果曾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和三等奖。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