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滨参观广东医调委的调解场所
11月17日,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滨、副秘书长薛晓光一行三人,到广东和谐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广东医调委)进行调研。
王辉主任汇报广东医调委的调解机制及成效
广东医调委主任王辉介绍了医调委的工作情况:广东医调委于2010年10月由广东省司法厅批复成立,是群众性人民调解组织。广东医调委的运作模式主要通过“三个第三方”,即调解主体的第三方、专家论证的第三方、损害赔付的第三方,建立了一个多元化一站式医患纠纷专业调解服务平台,既为医患双方搭建了一个更完善和更到位的调解服务体系,也通过保险经纪的专业服务和专业监管功能,成功地沟通了医疗机构、患者与保险公司之间的联系,平衡了相互关系,在公平合理的医疗责任保险合同和(或)医疗意外保险合同框架下,促使保险公司承担了依照相关合同应当分担的医疗执业风险。广东医调这种“中立”、“公正”、“便捷”、“无偿”的调处机制,在现行法律框架下为人民群众、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都争取到了利益最大化。截止至2017年10月底,广东医调委已在全省建立了43个分支机构,成功调解医患纠纷逾8000起,累计为患方争取合法赔偿金额约 4.295亿元。应急现场处理“医闹”案件 1300 多起,经劝导近100 % 进入调解及法律程序,广东医调委已成为全省化解医患纠纷的主渠道。
广东医调委的运作经费完全通过运用市场机制来解决,经广东省医院协会委托,江泰保险经纪作为风险管理顾问参与设计医调“广东模式”下的“调赔结合”方案。在广东省医责险统保方案中,调解经费系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明确约定江泰保险经纪服务佣金的60%-70%用于支付医调委的调解、鉴定等办公支出,而保险服务佣金源于《保险法》和《合同法》等法律所认可的保险公司市场营销和服务费用。这种资金来源方式,透明、合法且不附加条件。由于法律文件的保障,广东医调委的经费来源,一经合同明确约定不受制于任何单位。2016年度广东医调委通过这种健康、透明的市场机制获得运营经费2000多万,有了充足的经费支持,全省调处医患纠纷并结案2000多件。在200多人的调解团队中,中级职称调解员的月收入近万元(不包括办案补贴)。广东医调委这种运用市场机制创新社会治理的做法,没给医方、患者及法院、卫生行政、司法等政府部门增加任何社会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全面降低了综治维稳的社会成本,这也与中央所倡导的“创新社会治理需要激发社会活力”的有关指示精神相一致。
秉持“公平、中立、公正”的发展理念,广东医调委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事业发展很快,正在尝试以医调“广东模式”的实践向其他社会治理领域拓展。为进一步提高效率,适应新形式下人民调解方式的变革,广东医调委率先在调解组织中搭建信息化调解工作平台,还建立了党支部,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正确的发展方向,激发其活力。王辉希望省法学会能给予工作指导,加强对其开展法学研究的支持。
姜滨对广东医调委工作给予高度肯定,指出广东医调委在探索社会力量运用市场机制参与社会治理模式方面走在了前面,取得了群众满意、医院省心且根据鉴证责任倒逼加强诊疗管理、社会和谐稳定的多赢效果,经验可贵,王辉等医调委领导在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机制建设方面是难得的人才。广东医调委门口悬挂“为人民服务”的大字,与我们党的宗旨是一致的。省法学会的主要任务就是联系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跟党走,投身广东的法治建设。希望广东医调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完善经验做法,并与省法学会合作,将成功的经验做法向社会治理其他领域推广,为广东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做出应有贡献。
双方就加强对社会治理调解的法学研究及搭建新的社会治理实践平台进行了交流,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