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学习,你要有法治思维,你要懂法律规则,这个学习,严格地讲,这种训练它是需要有一个系统的过程。我们倡导在大学教育里更多地开放一些法治课程,让每一个对法律感兴趣,或者将来有志于要从事领导岗位的,都是要在年轻的时候对法的东西有所了解,逐渐地养成遇到任何问题、解决任何问题的时候可能要有这种规则意识。作为领导干部,他可能更需要有一种法律职业人的技术能力。有些领导干部是学法律出身,他面对复杂的社会有各种各样的分析,会运用价值排序做到更加均衡、更加有整体感。法治思维它不会在你不懂法的情况下就自然去有法治思维,它一定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领悟。作为一种技术应用,你肯定要对它的基础知识、实践技能都要了解,所以学习,无论是正规的院校学习,还是业余的一种自主学习,都是获得这种知识、法治对它的这样一种意识的重要指导。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他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方方面面,需要法律顾问、政府律师的协助。因为顾问毕竟他有他的世界,不是特别重大的问题我们一般也不会去找顾问,政府律师这个可以推进,更多地来参与政府的工作,但是我觉得对领导干部来讲,他可能更信任的是他身边的人,因此可以建立法律助手制度。这个制度对助手的挑选也比较严格,他应该是非常具有职业精神的,而且技术能力很强。领导干部要有法治思维,一遇到问题我要依法办事,这个法制行为模式可能是靠助手来帮我提供,但是我最后有拍板权,这个过程中的依据要搞清楚,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此外在官员选拔的时候要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考核,这是一个导向。还有就是问责制,违法就要承担责任,前面是一个激励性的,后面是一个制裁性的,所以通过这些制度来保证官员的依法行政。我觉得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尤其是十九大以后,依法治国推进的方向已经非常清楚了,领导干部的思维、行为、法治的方式特别重要,因为光有目标,如果没有这么多在第一线的领导干部来积极地推进、积极地落实,那我们可能就停留在口号上,这就需要全体领导干部不断地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法律。法治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和谐的国家,经济社会能够良性地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共同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用习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实现。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模式在我们的推进过程中需要逐渐养成、提升,变成一种自觉,这样可能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量,来促进我们国家社会的快速发展。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