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四个“国家宪法日”,江门市两级法院同步举行法官集体宪法宣誓仪式。
“不用理他”,江门的张总一手推开法院寄来的执行通知书。不久,张总的公司账户被冻结,招标也被拒绝,因欠债不还被法院列入黑名单。为了躲债,张总乔装准备去香港,过关时被边检人员拦下。最终,张总因犯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
以上是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制作的执行宣传广告中的桥段,也是近年来江门法院加快推进解决执行难工作中的常见案例。8月25日下午,广东省委政法委召开全省加快解决执行难工作推进会,全省有四家法院在省主会场参加会议并就执行工作作经验介绍,江门中院便是其中之一。
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人民承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的具体举措,是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维护人民权益的必然要求。江门法院在执行工作上的成绩,体现了江门法院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全力以赴做好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奋斗目标。
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
“江门法院攻坚2017,惩治‘老赖’,集中统一行动现在开始!”7月25日上午9时,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陈明辉一声令下,集结在江门中院的12辆警车应声出发,奔赴各“老赖”所在地。
为期四天的集中惩治“老赖”专项行动中,江门市两级法院共执结案件210件,执行到位金额1589.31万元,现场发放执行款304.47万元,达成执行和解41件,和解并履行金额1037.22万元。据悉,这是近年来江门全市法院统一组织的最大规模的集中执行行动。
多举措让“老赖”无所遁形
2012年,江门某电器公司因供应商提供的不合格产品导致损失100多万元,即便在法院判决供应商赔偿的情况下,该公司五年来都无法追回这笔钱。直至2017年4月,该公司负责人江先生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江海区人民法院受理该案后,通过网络查控,发现供应商在深圳有足额的银行存款,当天即把100多万元的款项执行到位。从执行立案到执结,最终只用了6天。对此,江先生表示,自己正筹钱给工人发工资,现在钱到位了,难题迎刃而解,他非常感谢法院。
江门中院执行局副局长温友华介绍,通过与银行等机构实现网络对接,现在法院不再需要逐个机构查财产,只需在电脑上操作,便可查到被执行人在全国范围内的证券、车辆、支付宝、京东账户及其他网络银行信息。下一步,江门法院将实现对本市的不动产一键式操作查控。
据统计,自去年10月份运行以来,全市两级法院通过查控系统共计发送查询、冻结请求1016项,通过网络或现场扣划存款合计1.6亿元。
各方合力共破执行难
为了破解执行难问题,江门市两级法院积极调动各方力量。
2017年6月21日,江海区法院与辖区17家单位联合签订了“江门市江海区‘构建诚信江海 联动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由多部门在多领域对失信被执行人共同实施惩戒,如招投标资格准入、政府优惠性补贴等。
今年以来,江海区法院向申请人律师签发了江门首份律师调查令,深挖财产线索;蓬江、江海两区法院先后发出了一张“悬赏执行公告”,以调动社会资源共同破解执行难题。
今年5月8日,江门市召开全市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会议,市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领导小组23个成员单位领导及各市(区)政法委书记参加了会议。市委政法委要求,各地党委、政法委、法院、政府各职能部门和相关部门必须直面问题,聚焦目标,以“勇于担当,事不避难”的精神全面推进各项执行工作,让执行难这一历史难题真正成为历史。
据统计,前三季度,江门全市两级法院共执结各类执行案件12674件,较去年同期增长18 .56%;集中清理执行款4.7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亿元;执行标的到位金额达22.38亿元,同比增长近7亿元;共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拘留措施69件69人;移送公安立案侦查8件9人;5384名被执行人列入失信人名单;开展网络拍卖1067次,发布拍品757件,成交481件,成交金额10 .14亿元,溢价率48.58%.江门法院执行案访比、执行信访案件化解率均处于全省前列,得到了广东省高院和江门市委的高度肯定。
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今年2月16日下午2时30分,53名入额法官身着法袍,右手握拳,面向国旗宣读誓词,作出了一名人民法官的庄严承诺。
目前,江门两级法院有288名入额法官。为更好地践行司法为民根本宗旨,牢牢把握公正司法工作主线,江门法院创新配置司法资源,出台一系列工作制度,确保了审判执行工作平稳过渡。
因地制宜创新机制
今年上半年,外地来的杨某(化名)因交通事故赔偿纠纷被起诉到法院,一审败诉后其不服赔偿金额遂上诉至江门中院,但又因急事需尽快返回外地,陷入两难境地。江门中院收案后,发现该案具备快审条件。快审团队法官随即进行调解,并于当日调解成功,杨某如愿顺利返回外地,最终当事双方得到满意结果。
据了解,江门中院全面实施审判权运行机制,率先推行简案快审制度和专业法官会议制度,简案缩短办案周期,难案提高办案质量。前三季度,民事快审团队收案630件,审结626件,结案率99.4%,已结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为39天。
至此,审判权完全在新的轨道上运作,各项配套制度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院长回归办案一线
“现在开庭,请法警带被告人杨某到庭……”9月20日上午,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杨某计走私冷冻动物制品133.79吨的案件在江门中院第十五法庭进行一审公开开庭审理。江门中院院长陈明辉担任审判长并主审该案,审理全程网络视频直播。
司法改革以来,江门法院的院庭领导们不再审核签发其未参加审理案件的裁判文书,而是自己穿上法袍,以法官的身份坐上审判席。据悉,前三季度,江门全市法院院、庭长共受理案件26782件,结案18993件,结案率为70.92%.其中,市中院院、庭长共受理案件2735件,结案2213件,结案率为80 .91%,占全院结案数量的45.63%.法院院长回归办案一线,坐堂审案已经走向常态。
此外,江门中院给每位院领导办案定下具体任务数量。陈明辉表示,“院庭长办案不能走形式,不能搞挂名办案,要切切实实回归到审判一线。”
理顺责任强化监督
审判权下放后,法官如何管理,权力又如何监督?江门法院在党建工作和裁判文书备案上做了文章。
据悉,为理顺团队组织管理体系,江门法院审判团队均归口业务庭管理,庭长牵头抓总落实“一岗双责”,以党建党务牵引庭室政务、事务,庭领导统一行使审判事务的监督权和政务事务管理权,使审判团队与传统审判庭两套体系并行,同时运转,相互补充。
江门法院制定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后,庭长仍可签发涉审判监督的6项审判事项。江门中院还以该院民一庭为试点,实行“裁判文书备案制”。即对符合最高法《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第24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案件,要求裁判文书在审判长签发后,送庭长备案。若庭长对案件处理有异议,则可提出“提请专业法官会议讨论”的书面意见。
就这样,即便在有效破解审判权下放的前提下,管理和监督容易虚化、弱化以及放权容易导致放任等问题,牢牢把握公正司法的底线。
大事记
江门中院:力争整体工作全面走在全省法院前列
●简案快审
2016年2月,江门中院设立“民事速裁组”。2016年9月12日,最高法院首次明确提出繁简分流,简案快审、繁案精审。2016年12月30日,广东省高院出台细化实施意见。2017年3月27日,江门中院将“民事速裁组”更名为“民事快审团队”,并出台实施方案。目前,江门全市两级法院简案快审工作已经全面启动,进入实际操作推广阶段。
●党建工作
2017年年初,江门中院召开全市法院党建工作会议,对两级法院党建工作作出明确部署和要求。这是广东省法院系统第一家中院以党建为主题召开的会议,得到了广东省高院的高度重视。
江门法院强化支部书记“一岗双责”,形成党组书记、机关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一把手”抓党建的格局;另一方面推动支部标准化建设,支部书记定期向支部委员会报告工作,每月做好支部党建工作情况台账登记,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
●智慧法庭
2017年上半年,江门中院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两级法院2017年总体建成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2020年底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支持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和全方位的智能服务。
2017年8月11日下午,江门中院民二庭首次成功利用中国庭审公开网平台对一起民事案件进行全互联网范围直播。今年截至10月9日,江门市两级法院累计对44场庭审进行直播。
2017年8月14日上午,新会法院案件快速审理中心首次采用“无人记录”庭审方式,仅仅在15分钟内就完成了一起适用简易程序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开庭审理。
目前,江门法院基本实现案件数据全覆盖和业务数据全覆盖;实现全市法院科技法庭庭审对接、统一调度和直播点播全市庭审录像资料;建成64个科技法庭;在外网实现审判流程、执行信息和裁判文书公开的查询功能。接下来,江门法院还将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大厅;提供网上办理业务,以及开展视频庭审、视频调解等智能服务,开发诉讼服务APP;将建立第三方评价工作体系,设置电子评价器等设备。目前,江门中院与台山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全市法院力争集体成功申报全省法院第一批示范窗口验收。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