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上午,佛山市司法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该局分别介绍普法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三个方面的工作情况。据介绍,佛山市目前已共建立人民调解组织1362个;今年前10月,全市受理法律援助案件9468件,受援人数达9594人次,其中农民工6151人次。
青少年学法挑战赛吸引56万多人次参与
在发布会上,据佛山市司法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廖宗耀介绍,佛山市的普法工作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围绕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法治文化建设等,广泛传播法律知识,促进社会治理法治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格局已经形成。
为了更好的贴近群众,今年在电视台打造一个电视普法栏目《法治佛山》,今年6月已经开播。在青少年普法方面,今年7月,举办了“学法用法,崇德尚法”2017年佛山市青少年学法挑战赛,活动吸引56万多人次参与;8月,组织了“法者荣耀”佛山2017青少年暑假亲子学法夏令营活动。
另外,还大力开展“以案释法百千万公益行”活动,广泛发动组织普法讲师团、志愿者和各职能部门专家赴基层开展法律宣讲活动,已开展法律宣讲活动200余场次;依托“一村居一律师”平台,组织驻村律师每季度到村居开展一次法律宣讲和法律咨询活动。
根据全市法治创建“四级同创”工作统一部署,佛山市司法局牵头组织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全市有532个村(社区)申报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候选单位。
佛山共建立人民调解组织1362个
在人民调解工作方面,基本遵循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目前,人民调解组织广覆盖,其镇街、村居调委会实现全覆盖,医疗纠纷、道路交通、物业纠纷、劳动争议、治安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普遍建立,在基层法院、派出所、交警等设立调解工作室。
目前,佛山共建立人民调解组织1362个,其中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207个,在法院设立调解工作室18个,在公安派出所设立调解工作室6个。佛山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一村居一专职调解员,共有专职调解员874人。
今年,佛山市禅城区治安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顺德区乐从镇沙边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均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禅城区张槎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杨舒、南海区狮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林立峰均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在全市已建立500人以上企业人民调解组织283家,工业园区、专业市场人民调解组织15家,医疗纠纷、物业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争议纠纷、妇女儿童权益纠纷、治安纠纷、版权纠纷、专利纠纷、保险纠纷等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192家。
今年前10个月全市受理法律援助案件9468件
而佛山的法律援助工作则是政府的民心工程,是保证司法公正、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基本法律服务的救济性工作。佛山市法律援助机构以便民利民为着力点,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促进公平正义为目的,做强做优法援工作。今年1至10月,全市受理法律援助案件9468件,其中刑事1652件,民事7790件,行政21件,受援人数达9594人次,其中农民工6151人次。此外,还提供法律咨询2万多人次。
据悉,佛山法律援助已经形成了“线上30秒、线下30分”法律援助服务圈。推进区、镇街、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将群众最为关心的法律援助服务全面进驻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纵横交错、站点合理的三级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实现区、镇街、村居法律援助全覆盖;每一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均配备一名专职法律援助联络员,按照实际情况每周安排律师到中心法律援助窗口值班,免费解答法律问题。困难群众如需法律援助,在半小时路程内就可就近申请法律援助。
另外,推进法律援助便民“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低保对象、残疾人、老年人、现役军人家属实行快速受理,即时指派,尽援优援。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