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深圳市城管局、深圳市公安交警局联合举行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重大行政决策及立法听证会。围绕“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方案”(下称“方案”),16位听证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听证,企业准入方式、车辆投放规模、运营规范等成为热议焦点,多名代表呼吁为共享单车争取“路权”,管理应有容错心态。
在深圳,每天有543万人次使用共享单车。来自深圳交通部门的数据显示,深圳投放车辆运营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一共有8家,投放车辆大约89万辆,注册用户量超过2200万人。
此次方案中提出的三种企业准入与退出方式,分别为备案、普通许可和特许经营。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赞成备案制管理,在他看来,共享单车准入门槛要低、管理要严、手段要多,这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目标方向一致。而深圳市政协委员蒋雷更倾向普通许可。“共享单车在有限条件下备案,或是放宽一点的普通许可,两者融合最好”。
“虽然我们感觉备案的管理难度会大一点,我们还是希望能够走出一个深圳的创新探索,来促进企业的发展,但前提是政府在制订政策的时候必须要做到可控。”深圳市交通运输委交通综治处处长韩浩说。
观察共享单车带来一系列新生矛盾的背后,是公共资源、路权重新分配的深层次问题。“如何在助力共享单车创新发展、方便市民绿色出行与不影响他人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度,这是一个大智慧,也是非常难掌握的一个度。”深圳交通专家、政协委员王雪说。
王雪呼吁为自行车争取“路权”。在她看来,深圳未来的交通方向一定是绿色出行和环保出行,所有共享单车管理政策制度在制定的同时,要有明确的动态调节机制和容错机制,应有包容的心态。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