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群体权益保护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稳定。英德市检察院在打通维权渠道上持续发力,聚焦农民工讨薪、老年人赡养、未成年人保护等民生痛点,以民事支持起诉助力劳动者劳有所得、老年人老有所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近三年来,该院共办理民事支持起诉案件23件,其中涉及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案件9件,涉未成年人案件10件,涉老年人案件2件。
保障“劳有所得”
针对用工单位逃避监管,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用工合同或违法发包、转包、分包等乱象,英德市检察院充分发挥民事支持起诉职能,积极参与欠薪治理。
该院积极开展民事支持起诉,办理了陈某等9人被拖欠工资案。陈某等9人经人介绍,受雇于某劳务公司,在该劳务公司承包的工程中从事钢筋笼加工工作,但双方并没有签订书面劳务合同。经查,在工程方某集团公司向某劳务公司支付部分工资后,该劳务公司仍以不具有劳务关系、已支付过工资等各种理由拒不支付剩余的工资。英德市检察院经过调查核实,帮助陈某等9人查明劳务关系和欠薪事实,补强相关证据后,向法院发出支持起诉意见书。经过一审、二审法院审理,判决某劳务公司、某集团公司向陈某等9人支付劳务报酬23万余元。
守护“老有所养”
在农村地区,“养儿防老”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但部分老年人却面临着“子女不孝”“维权无门”的困境。检察机关依法开展支持起诉,不仅帮老人追讨回赡养费,更向社会传递了“爱老敬老”的价值观。比如,英德市检察院运用支持起诉职能办理了一起相关案件。
邓某与丈夫(已故)共同生育了5个子女。丈夫去世后,邓某跟随三儿子生活,除了二女儿偶尔前去照顾邓某并支付赡养费外,其余三个子女作为邓某的成年子女,未履行赡养的义务。邓某向英德市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后,该院经审查认为邓某符合支持起诉条件,遂依法向法院发出支持起诉意见书。最终,法院判令邓某的子女向其按时支付赡养费,依法维护了邓某的合法权益。
修复“成长裂痕”
如何妥善解决未成年人因遭受性侵害而产生的生理、心理、健康等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英德市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被性侵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存在诉讼能力偏弱的问题,致使他们的合法权益有时难以得到及时全面维护。对此,该院积极运用民事支持起诉职能,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例如,该院办理了一起由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性侵害未成年人精神损害赔偿案。经查,未成年人小甲(化名)在家中被乙某实施了性侵行为。经英德市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强奸罪判决乙某无期徒刑。
案件办结后,为避免二次伤害,小甲一家被迫搬离英德。经医院诊断,小甲具有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抑郁症状。为了给小甲治病,产生了高额的医疗费、交通费等,给家庭造成了沉重负担。然而,小甲一家未获得乙某任何赔偿。
2024年,小甲及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起诉,请求乙某向小甲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医疗费、交通费以及承担本案诉讼费等,并于同年3月向英德市检察院申请民事支持起诉。为确保起诉事项得到法院支持,承办检察官多方搜集相关案例,主动与法律援助律师对接,完善相关证据材料,并就该案具体情况,通过法检刑事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与法院进行会商。承办检察官依法向法院发出支持起诉书,经开庭审理,法院采纳了英德市检察院的支持起诉意见,判决乙某支付小甲各项损失共计6.5万余元。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英德市检察院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在案件办理之初安排专业人员为小甲开展心理测评和疏导,积极协调解决小甲的异地上学、入籍等问题,帮助小甲在新的家园重启生活,走出阴霾。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