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门开平市人民法院依托市综治中心枢纽作用,联合属地镇政府、司法局、信访局等部门,以“委派调解+司法确认”形式,妥善高效调处了一宗涉群体性薪资纠纷,解决了40多名农民工的“烦薪事”。
2023年,开平市某建材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继而引发债务负担沉重、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开始陆续拖欠工人工资。2024年8月,该公司全面停工停产,部分员工陆续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但有40多名务工人员因超龄,仲裁部门不予受理。无奈之下,他们多次前往当地镇政府讨说法,要求政府协调处理欠薪事宜,情绪异常激动。
当地镇政府、司法局等相关部门经综合研判,决定为这批超龄务工人员申请法律援助,引导他们通过民事诉讼途径依法追讨欠薪。随后,被指派的法律援助律师代表工人们到开平法院递交立案资料。
开平法院联合属地政府、司法局、信访局等部门综合研判案件。
考虑到该起纠纷涉及人数众多,且情绪较为激烈,矛盾化解难度较大,而属地政府、司法局等部门在前期与工人们有一定的沟通基础,对公司、工人的情况也均有了解,经研判分析后,该案承办法官谭子兴随即联系综治中心开展部门联动,联合入驻调解员等力量共同商讨解决。
在调解过程中,根据综治中心反馈公司有新投资方入股的情况,谭子兴与入驻单位司法所派驻的人民调解员沟通,向该公司代理人致电了解具体情况。
“现在确实有新的投资人入股,我方也同意进行调解,但还需要核实超龄务工人员的具体工资情况。”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然而,涉及40多名员工的工资待遇、结算方式、且员工们劳动时间各不相同,一时之间很难快速确定工资数额。
为保障超龄务工人员的权利,谭子兴马上联系法律援助律师,与该公司逐一核实超龄务工人员的工资拖欠情况,确保每一笔工资都准确无误。经双方核实工资无误后,双方达成初步和解协议。
签订调解协议以及司法确认现场
随后,一场由开平市委政法委、开平法院、市信访局、市司法局参与的现场调解会在综治中心有序进行。
调解中,审判团队详细了解了建材公司的经营状况、付款能力和付款期限,公司提出目前有新的投资人愿意注资并提供资金恢复生产,但考虑到因前期债务较多、员工流失等问题,公司亟须将注资款项投入必要的恢复生产措施中,希望工人们能同意其分期支付偿还工资并返回公司上班。
了解到公司上述意见后,谭子兴与综治中心各入驻单位分工协作,一边详细向公司负责人释法说明拖欠工人工资的法律后果及达成和解进行司法确认的法律成本优势,另一边耐心地向工人们说明建材公司恢复生产经营的计划及建材公司希望大家返回公司上班的意愿。
经多次综合磋商和协调,最终促成建材公司和40多名超龄劳务人员达成一致分期支付和解协议,审判团队积极协助当事人完成司法确认。
据介绍,该案是开平法院作为常驻单位入驻综治中心以来,利用平台实现“一站解”“高效解”“妥善解”的又一典型案例。
2024年12月,开平市综治中心正式揭牌运行,开平法院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以综治中心运行为契机,积极探索“法院+综治中心”基层治理新模式,建立“纠纷调处—司法确认—审判裁决”的全链条闭环办理机制,有效促进矛盾纠纷的快速分流和高效化解。
得益于综治中心的快速联合处置机制,有效避免了群众多地跑、多地问、多地等,让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成为现实。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