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走进阳山县太平镇沙陂村,只见法治文化长廊曲转悠回,法治宣传栏格外醒目,各种法治元素随处可见,村民不时在法治文化长廊下驻足学习,法治氛围浓厚。
近年来,太平镇把民主法治建设当作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以为民服务为根本、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全方位巩固沙陂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成果,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深入人心,为高质量发展擦亮法治底色。
打造典型示范
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
太平镇沙陂村是2015年由司法部、民政部表彰的第六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也是此批阳山县唯一获评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近年来,太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化党建引领,全方位巩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成果,党政班子成员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纳入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将做好“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纳入年度工作部署,落实专人负责,保障必要的经费投入,让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示范带头作用,辐射到周边村庄,通过以点带面,真正发挥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强大功能。
沙陂村党总支部共有党员89名,村“两委”干部8人,全面领导村的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成立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任组长,治保主任、调解员等为成员,领导小组制定规划,研究工作,确保“民主法治示范村”落到实处。
自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至今,沙陂村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村级组织没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没有造成不良影响;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有效,村级组织成员没有受过刑事处罚、党纪处分等。
化解邻里纠纷
擦亮基层治理法治底色
太平镇全力织密人民调解组织网,健全矛盾纠纷预警和多元化解机制,通过包括“法律明白人”、网格员、驻村律师力量的多元化调解队伍,及时排查、化解农村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目前,沙陂村有人民调解员74名、驻村律师1名、法律明白人4名、网格员8名、网格信息员40名。2023年,沙陂村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80次,排查发现矛盾纠纷15起,调解成功15起,调解成功率为100%。上报网格事件187宗,处理网格事件187宗,办结率100%。
例如,沙陂村黎姓村民称自己走失了两头水牛,工作人员经过寻找,发现了疑似的水牛,但被朱姓和梁姓村民认定是其最近购买的,“法律明白人”袁学友通过召开茶话会,与双方面对面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说明私自留置牛是不可取的行为,双方经过友好协商,黎姓村民找回了自己的水牛。
普法宣传零距离
推动法治文化进乡村
太平镇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和现有的宣传资源、自然景观相结合,依托现有的公园、广场、活动中心等公共资源,融入法治元素,建成了沙陂村法治文化走廊等具有乡村特色的法治文化长廊,将法治文化融入百姓日常,在潜移默化中传播法治文化,推动法治文化进乡村、入农户。
同时,太平镇积极组建由驻村律师、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人员为主的乡村振兴法律服务团队,结合圩日、节假日和各种宣传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系列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其中,今年来,沙陂村已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30场次,派发各类宣传张单5000余份,覆盖人数5200余人次。
另外,太平镇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的优势,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防范电信诈骗、全民反邪教、全民禁毒、依法维权等知识,打通普法宣传“最后一公里”。沙陂村“法律明白人”袁学友拍摄“民法典相伴”系列主题短视频,在微信朋友圈、抖音、“今日阳山”等平台转发约2000多次,不断丰富群众民法知识,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和法治氛围。
良好法治环境
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
良好的法治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沙陂村紧抓清远市“五大百亿”和阳山县五大农业产业发展机遇,深度挖掘本地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切实盘活土地资源,大力发展丝苗米、旱地西洋菜、菜心等特色农业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生根。
沙陂村推行“稻+稻+菜”即“两造水稻+一造蔬菜”的轮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让农户共享全产业链增值带来的收益,不仅使农田一年有三次收成,同时让村民既能收取土地租金,又能就地务工获得报酬,进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023年,沙陂村双季稻种植面积约1200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产量持续提升,亩产约1000斤。而进入冬季,沙陂村仍然一片生机勃勃。沙陂村每亩地产菜心达3000多斤,每亩每季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近万元。同时,采摘高峰期每天还需务工人员近300人,可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