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人民法庭是司法服务基层治理的最前沿,在促进基层依法治理方面承担重要职能。深圳法院坚持“三个服务”“三个便于”“三个优化”的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原则,立足审判职能,主动融入党委基层治理格局,推动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打造非诉解纷机制,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西丽人民法庭,不仅审理辖区普通民商事案件,还集中审理南山全域范围内的婚姻家事案件和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近年来,面对辖区人口增长快、流动人口多、利益主体多元、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等基层社会治理难题,西丽法庭坚持以妥善化解家事矛盾纠纷为“小切口”,撬动诉源治理“大文章”,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区人民法庭发展之路。
11月,反映西丽法庭家事审判工作的原生态法治纪录片《家事如天 深圳篇》获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优秀国产纪录片”“全国政法优秀新闻作品二等奖”等荣誉。
依托专业审判
暖心巧解家事
上世纪80年代初,郑氏父女来深打拼,历经二十载,积累了不菲财富。后因家庭资产分配、观念差异等原因,父女间渐起纷争,女儿经多方协调无果后,以要求分割一半家产为由将父亲诉至法院。开庭当天,一家6口加上近20多个父老乡亲从各地赶来,将西丽法庭挤得水泄不通,众人都不想看到这份珍贵的亲情被无情撕裂。
面对纷繁复杂的“家务事”,西丽法庭始终秉承“既解法结,又解心结”原则,坚持调判结合、调解优先,法、理、情并重化解矛盾纠纷。除该庭现有4个家事审判团队外,还建立了由家事调查员、心理咨询师、家事调解员组成的解纷辅助队伍,形成“1+1+N”的家事解纷单元,大大提高了家事纠纷化解实效。
“案情并不复杂,女儿的证据薄弱,出一纸判决即可结案。但这样的做法,恐怕会使父女亲情彻底决裂。”承办法官陈一榕说。
由于各方情绪激动,财产类型复杂多样,陈一榕决定先稳住各方情绪。经过艰难的调解、普法、说理和教育,双方的对抗情绪逐步缓和,和解曙光在望。为将家庭财产分配问题一次性解决,避免再起纷争,陈一榕趁热打铁,在考虑已故母亲遗产分配和继承、原告对家庭的贡献以及家庭资产的合理配置等因素后,拿出了一套极具操作性的分配方案,得到双方的一致认可。案件最终得以顺利调解结案,父女重归于好。
目前,西丽法庭已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的家事诉讼服务中心,并设有诉源治理非诉解纷分中心,形成“双中心”一站式调处家事纠纷的新格局,法庭家事案件调解成功率一直稳居在60%左右。
广设解纷站点
精准服务居民
“为把司法服务送进社区、送到群众家门口,我们积极延伸司法服务‘触角’,目前已经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调的司法服务网络,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西丽法庭庭长梁艳芳在介绍南山法院驻桃源街道法官服务工作站时说道。
2020年7月31日,叶某在给某小吃店安装广告牌时不幸触电身亡,其家属与案涉物业的承租人、出租人及所有权人就赔偿问题产生纠纷。多名家属来到小吃店门口,情绪激动,要求赔偿。街道办工作人员与西丽法庭紧急联系,请求给予解纷支持。针对该案当事人众多、案情复杂等情况,西丽法庭立即组建由庭长带队的解纷团队赶赴现场进行调解。经过近6个小时的耐心释法说理,当事双方最终达成和解。法官在社区工作站现场为双方草拟调解协议、办理申请司法确认手续、督促现场履行,最终赔偿款在现场全额完成支付,一起矛盾纠纷就这样从源头消弭于无形。
目前,西丽法庭已与属地的西丽、桃源街道签订共建协议,设立法官服务工作站,实行“按需预约+定期接待”服务模式,协同街道进行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排查处置;与蛇口街道签署《关于建立家事纠纷多元解纷工作机制备忘录》,在蛇口街道下辖社区精准设置多个家事纠纷调解工作室,促进家事纠纷诉前实质性化解。近三年来,西丽法庭参与或指导街道化解纠纷2008件,提前介入并妥善化解多起教育培训、城市更新等涉众型纠纷,有效维护了辖区和谐稳定。
强化联动保护
呵护弱势群体
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以来,西丽法庭结合审判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向涉未成年人的300件家事案件的父母双方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信,并发出全市首份涉罪错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指导令,以“一信一令”为载体,督促父母“依法带娃”。法庭还积极聚合各方力量,构建立体化的家庭教育指导协同体系,联合检察、教育、公安、民政、妇联等单位建立深圳法院首个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常态化开展涉案未成年人行为矫正、心理健康辅导等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形成“少年审判+立体帮教+一站式保护”的“环抱式”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模式。
在呵护“少年的你”的同时,西丽法庭坚决对家庭暴力“亮剑”。2021年以来,法庭共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13份,积极推动府院联动,与公安、妇联、教育、民政等单位共建反家暴工作体系,开辟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受理“绿色通道”,有效维护家庭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创新审执联动
柔性化解难题
家事纠纷调判后的履行问题,尤其是涉抚养权、探望权等行为履行问题,一直是执行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为打通家庭成员法定权益兑现的“最后一公里”,西丽法庭联合南山法院执行局设立“家事执行工作室”,开辟专门执行场所,组建“家事法官+执行员+心理咨询师”的执行团队,实行“一案一方案”,引入执前和解为主,辅以心理辅导的家事执行案件集约办理新模式,为解决探望权、抚养权“执行难”问题打通了一条新路径。
高某长年定居美国,于2015年结束了与深圳女子冉某的一段跨国婚姻。双方约定,婚生子小龙由女方抚养,高某享有每年2次探望权,每月能与小龙视频交流2次。从2018年12月开始,冉某拒绝高某探望小龙的请求,甚至拉黑高某的联系方式。高某已年过古稀,加之疫情影响,往返深圳甚是不便,想见上儿子一面,困难重重。三年未见儿子,高某思念成疾,遂向南山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探望权。
在家事执行工作室,心理咨询师为冉某进行了情感疏通、心理辅导,分析了拒不履行的心理问题和思想症结。经过深度沟通和心理辅导,冉某对高某的负面情绪有所平复,并逐渐认识到父爱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最终同意配合高某通过视频方式“云探望”小龙。
“非常感谢法官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我以希望;在我万念俱灰之时,送来了阳光。”一周后,高某通过电子邮件向案件承办人表达谢意。
“家事无小事,南山法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重要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家事少年审判方式改革,多措并举、多方联动、多点发力,以家事纠纷的妥善化解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为千家万户的和谐安宁撑起一片法治的蓝天。”南山法院有关负责人说。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