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入参与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抓手。面对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法治需求,珠海市法学会主动探索法治宣传新路径,让法治从文本走向生活,从理念变为实践,扎根基层,精准对接法律需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联动聚力,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珠海市法学会立足法学法律资源富集优势,聚焦基层法治需求,切实将法律服务延伸至基层末梢,推动服务力量下沉,在综治中心、信访大厅、调解工作室等基层一线阵地设立法律服务工作站点,安排法学专家团队“坐诊把脉”,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及心理疏导,构筑贴近群众的法律服务前沿阵地。专家团队依托专业优势,引导群众依法理性维权,并加强链接法律援助快速通道,切实做到扎根基层,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推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 (法学专家赴基层参与疑难案件调处) 二、精准服务,满足群众法治新需求 针对社会公众法治需求的多元化和精细化趋势,市法学会和中立社以精准普法为导向,推动普法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聚焦不同群体的实际法律需求,开展系列定制化普法活动,让法治宣传更贴近生活、服务群众。在精准识别需求方面,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调研青少年、老年人等群体最关心、最直接的法律问题,准确掌握不同对象的法治需求,为分类施策、按需普法奠定基础。在内容精准设计方面,注重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易懂实用的生活指南。在香洲区第十小学的未成年人普法活动中,法律服务志愿者创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核心内容形象化为九把“成长保护伞”,把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的成长指引,打造了一堂有温度、有力量的法治教育课,深受师生好评。在精准实施推进方面,依托“民法典宣讲乡村行”“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品牌项目,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特色专场活动。今年5月开展系列“送法上海岛”和“送法进军营”活动,法律服务志愿者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设计丰富多样的普法内容,为岛上居民和官兵们带来了精彩的法治授课;开展面向青少年、老年人专题法治讲座,做到“一类一策”、精准服务,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普法志愿者在养老院开展民法典宣讲) (普法志愿者在第七中学开展民法典宣讲活动) 三、惠企暖民,彰显法治实践思路 市法学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联合中立社等专业机构,将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深度融合。围绕“惠企”与“暖民”双轮驱动,精准聚焦企业发展中的依法经营、产权保护、国际经贸规则衔接等关键法律问题和民众关切的个人信息保护、新型劳动关系、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法律难点,深度剖析,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和决策建议,使法学研究真正回应社会关切、贴近民众需求。同时,注重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通过专题培训、案例教学等形式,着力提升法律服务志愿者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构建更高水平的法治社会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此外,市法学会聚焦企业实际需求,围绕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组织法学专家开展民法典宣讲进企业和“法企通”专题直播活动,从政策解读到实务指引,从风险防范到纠纷化解,助力珠海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法企通”直播授课) 下一步,市法学会与中立社将继续深化合作,加强法治宣传的覆盖面,提升普法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切实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深度参与社会治理,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助力平安珠海、法治珠海建设。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