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第三十八期“民断是非”普法活动成功举办12月24日晚,由深圳市法学会、深圳市民商事调解中心及深圳图书馆主办的第三十八期“民断是非”大型思辨性公益普法活动在深圳市图书馆五楼报告厅举行。
本次辩论会的主题是“垃圾分类的主要义务是市民还是政府?”来自仰恩大学的正方辩论队认为,市民参与是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机制的核心,并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群对垃圾分类的文化习惯不同,良好运行垃圾分类治理机制需要进行意识的统一。此外,人民是环境保护最大的得利者,人民才是应该最负社会责任的人,不应该把这个责任都归到政府身上,所以,垃圾分类的主要责任在于市民。
反方辩论队则认为,首先,我国垃圾数量在不断地增加,但是政府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来处理这些垃圾,只一味地填埋和焚烧垃圾,导致垃圾不可以得到合理的利用,并且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其次,在市民垃圾分类投放意识薄弱时,政府强制力推动实施才能使垃圾分类高效进行,政府作为多方调度的中枢,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垃圾分类知识,让市民的垃圾分类做得更加,并且在垃圾分类上,政府能够更加宏观的进行调度和把握。因此,垃圾分类的主要责任在于政府。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副教授李伟舜作点评
15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民众组成大众评审团进行投票,最终以支持正方5票,支持反方10票的结果结束了辩论。在专家点评环节中,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副教授李伟舜对于垃圾分类处理,他从四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首先治理主体要多元化,政府、市民还有社会组织等都应当属于垃圾分类的治理主体;其次,治理手段要系统综合治理,在政府的指导下从源头减量,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再利用,并且要落实主体责任、谁享受谁买单;最后要建设科学制度。
市委政法委防范一处张晓丹主持
本次活动特邀市委政法委防范一处张晓丹主持。
人员合影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