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6月成立以来,中山市法学会狠抓基层基础建设,为法学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弘扬法治文化、促进依法治市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做法和意见建议如下:
一、抓好组织机制保障,人财物落实到位
(一)建立强有力的法学会领导机构。在市委的支持下,20个市直部门领导,24个镇区领导当选为市法学会副会长或理事。同时,聘请了一大批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名誉会长、顾问,为高起点、高水平谋划法学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建立“五大机制”,为优秀法学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市法学会与市委政法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政法调研和法学研究的意见》,建立健全了“法学人才培养机制”、“选题报送机制”、“评选表彰机制”、“学术造假惩戒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等“五大机制”,使得中山法学研究工作逐步地制度化、有序化。开展2015年度政法调研和法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共收集论文66篇,其中30篇获奖;在2016年度的评选中,共收集论文86篇,现已邀请市委党校、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3名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论文数量、质量以及评审的权威性均明显提升。
(三)解决法学会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在市委支持下,市编办解决了市法学会办公室3名参公编制,并设办公室主任1名。同时,市财政每年拨付专项经费20万元,有力地保障了法学会日常工作的开展。
二、全面建设镇区法学会,法学会工作更接地气
(一)全市24个镇区全部成立镇区法学会。去年4月,伟发会长到我市调研镇区法学会建设情况,会后,市主要领导要求按照伟发会长的指示,抓好工作落实。市法学会以此为契机,按照“四有一调整”的工作目标,支持和指导各镇区开展法学会筹备工作,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成立模式、成立方法与步骤、会员发展程序。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市24个镇区全部成立了镇区法学会。
(二)镇区法学会活动丰富多彩。古镇镇法学会通过创新实践,使法学理论研究更接地气,开展“十大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向社会发布的首批典型案例涵盖了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打击欠薪逃匿、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建设工程管理等多个领域,件件与企业生产经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同时,筛选23篇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典型案例,编制成“法治灯都”普法系列读本。多家媒体对本次活动采访报道,得到《中山日报》“新闻—焦点”整版关注。火炬开发区法学会借助其人才资源优势,以开展普法宣传为重点。东区法学会充分挖掘辖区法学法律人才,使资深律师参与到基层矛盾化解工作当中,批量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坦洲镇法学会深入开展调研,注重形成具有实效性的调研报告,解决镇区实际问题。
三、大力发展会员,法学会基础不断强化
(一)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积极争取相关单位对法学会工作的支持,成功将全市政法各部门,人大、政府、政协的法制部门,全市24个镇区,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纳入市法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共发展团体会员43个。通过各团体会员单位广泛发展个人会员,会员人数由成立之初的142人发展到现在的357人。
(二)法学会与会员沟通联系有效、畅顺。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力打造建立“三群合一”信息平台。即通过短信群、微信群和QQ群,畅通了上传下达、会员交流的渠道,法学会有关信息能第一时间传达到每位会员,大大提升了法学会的工作效能和凝聚力。
四、充分发挥法学会凝聚作用,法学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一)开展一系列法学研究活动。以“立足当地、研究当地、服务当地”为原则,通过举办多项活动引导法学研究工作解决本地实际问题。开展“新老中山人融合进程中的稳定问题研究”、“中山市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与发展”、“政法舆情应对”等多个主题开展征文活动,得到全市法学、法律工作者的积极响应。今年,市法学会正在筹划与市律师协会、广州仲裁委中山分会、市法官协会、市检察官协会、市警察协会、市律正法律研究院联合举办征文活动,一方面,通过发动凝聚在各行业协会及法律事务单位周围的优秀人才,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法治建设建言献策;另一方面,增进了法学会与各行业协会之间的沟通、了解,搭建起畅通、有效的交流平台,凝聚共识,为今后法学研究、法治宣传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打造“双百”报告会品牌效应。每年至少举办一场“双百”报告会,邀请知名法学专家、学者授课,将司法改革等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作为宣讲内容,每次讲座都由市领导主持,会后均反响强烈、得到一致好评,使“双百”活动成为法学会的一大品牌。
(三)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法治论坛及征文活动。法学会先后组织发动会员参加了“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广东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问题研究”、“粤港澳法学论坛”等征文活动,15篇论文(事例)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其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省级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1篇,优秀奖4篇,全国十大最佳事例1篇)。
五、对开展“双百”法治宣讲活动的建议
(一)建议建立更加完善的“双百”专家库。每年省法学会提供的“双百”宣讲专家名单中,全国宣讲专家大约有5名,省内宣讲专家大约有6名。由于各位专家的工作都比较繁忙,在邀请专家时,专家往往一时不能确定是否能过来授课,跟我们说“应该没问题”,基于对专家的尊重,我们又不能另行邀请,等到专家回复我们确定不能来的时候,已经错过了许多时间。因此,建议省法学会建立更加完善的专家库,一方面增加宣讲专家人数,另一方面选择能够保证授课时间的专家。
(二)制定统一的专家课酬标准。由于财政制度等原因,市里面允许的课酬标准偏低,无法给予授课专家应有的待遇。建议省法学会制定统一的课酬标准,以便各地级市在确定课酬时有据可循。
主办:广东省法学会协办:南方新闻网